【文学评论推荐】牛宪纲评论《送你一瓣月光》(《送你一瓣月光》研讨会评论文章之四)
朗 色
——读惠敏《送你一瓣月光》
文/牛宪纲
朗色,襄阳方言,好的意思,但比好更丰富,更有感情色彩,更有强调意味。我是土生土长的襄阳人,无论什么场合,都说着一口地道的襄阳话。读完惠敏的赠书《送你一瓣月光》,朋友问我印象如何,脱口而出的,就是两个字:朗色。
无端觉得,朗色这个赞语,诞生于汉江之畔月光皎洁的夜晚。
作家肖惊鸿为此书作序,开篇第一句:惠敏是一个浸润在诗词里的女子。我亦有同感。踏青汉水中的长寿岛,她低吟《关雎》;流连遥远的爱琴海,她朗诵《春江花月夜》;女友新文的罥烟眉,让她联想到欧阳修的《南歌子》;静观月全食,她忆起张九龄的名句“思君如满月,夜夜减清辉”…… 但这些,不过是一个诗词爱好者的基本功,不足为奇。惠敏的可贵,是在诗词的解读里,对生活的感悟,对人性的认知,对历史的探讨。
《送你一瓣月光》是本“情书”。情,是一根红丝线,自始至终,贯穿全书。
惠敏写杜甫,没选“三吏三别”,而选《月夜》《江村》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。三首诗,都有杜甫的妻子杨夫人的身影。杜甫的岳父杨怡曾任朝廷高官,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,跟着诗人却没过几年安稳日子。惠敏书中《风雨同舟才是大戏》里有这样一段话:“杜甫一直在做梦……唯独梦中没有粉娇花柳。在唐朝的诗歌里,杜甫描写妻子的诗句最多。我们尊敬一个男人和一个文人,感情生活的专一是郑重的一票,何况是一个情感饱满的大诗人。情字泼墨成画,只为一个人欣赏,他与杨夫人相守三十年,忠贞不渝,生死相依,即使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也望尘莫及,更别提什么李白、白居易、元稹一众了,他们太多的风尘浅情,只为浇灌了露水。”
人们拜读诗圣的传世之作,往往忽略了其伉俪情深。以感情生活的专一来衡量诗人的情操,惠敏的眼光,是不是很独到?
比较不是苛求,惠敏并不古板。赏析张籍的《节妇吟》:“君知妾有夫,赠妾双明珠。感君缠绵意,系在红罗襦……还君明珠双泪垂,恨不相逢未嫁时。”她佩服张籍的时尚、大胆,把一段未遂的婚外情搬上历史。开放的唐人并没当回事,明朝的瞿佑却看不下去了,狂撕张籍。惠敏肯定清代徐增的评论:“《陌上桑》妙在直,《节妇吟》妙在婉,张籍真乐府老手。”她点赞:“张籍倒是给后人传递了一种表达方式,学着去做一个会说话的人,一个有趣的人,在示弱温婉中,让所有的冰冷春风化雨。”
《杏花出墙不出轨》简直是一篇考证文章。什么时候,红杏和“出墙”扯上了关系?惠敏说,是唐代诗人吴融的《途中见杏花》:“一枝红艳出墙头,墙外行人正独愁。”真正经典表达“红杏出墙”的,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《游园不值》:“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。”从吴融到叶绍翁,中间有一个过渡性人物——魏玩。她在《菩萨蛮·溪山掩映斜阳里》写道:“隔岸两三家,出墙红杏花。”
文章写到这个份上,是不是很有意思?
惠敏写息妫、魏玩、李清照、朱淑真,则具慈悲心,笔下充满理解和同情。息妫乃春秋时陈国公主,嫁与息国国君,世称息夫人。蔡国国君蔡哀侯是息妫的姐夫,息妫探望姐姐,竟遭蔡哀侯调戏。息侯大怒,求援楚文王,灭蔡国,生擒蔡哀侯。楚文王垂涎息妫美貌,灭息国,强占息夫人,贬息侯守城门。息妫虽然为楚文王生下两个儿子,但三年没与他说过一句话。王维曾作诗《息夫人》:
莫以今日宠,能忘旧时恩。看花满眼泪,不共楚王言。
我的老家是河南息县,正是古息国的所在地。息夫人的故事,耳熟能详,也知道从古至今众说纷纭,褒贬不一。
魏玩贵为宰相夫人,却聚少离多,长守空房,但循规蹈矩,从一而终。李清照赌书泼茶,有半生美满。自丈夫夭折,国破家亡,所藏金石书画尽失,误嫁渣男,白圭之玷,当真是凄凄惨惨戚戚。朱淑真则更惨,所嫁非人,抑郁而归。与情郎相恋,遭世人非议,最终投湖自尽。
惠敏则立场分明:“封建国度,男人对女人的评判似乎都缺失点温情和慈悲,红颜只为爱情一时,过了气了,顷刻变成祸水。贞烈也罢,魅惑也罢,淫荡也罢,不过是男权下的信口雌黄。”
惠敏解读诗词,评点古人,皆与当下的人事相关联。正如《送你一瓣月光》腰封上的一段评语:“她总是能穿越古典诗词的美丽和哀愁,抵达现代人安详明澈的心灵。让我们获得更深刻的生命体验,汲取爱与被爱的勇气和力量。燃诗词之焾,放一束人间烟火。”
纵观此书,此语恰当贴切,绝非夸饰之言。
惠敏的语言也很有特色。“杨美女腻在李先生的胳膊上,沐浴在春色晚霞中,红香酥软,走走歇歇,倚在沉香亭北的栏杆上说笑。周围百花争艳,女人摇曳生香、柔情动人,男人眼神迷离怎么也看不够。”能想到是写唐玄宗与杨贵妃么?化千年为一瞬,状古人宛然目前,难怪惠敏的文章,年轻人欢迎。
还有一段话更新奇、俏皮:“自由之墨是点点精子,一字一字的小蝌蚪,蜂拥而出,撞破头皮往卵子里钻。受精后的基因弹跳结实,带着不羁,生出来的文章才漂漂亮亮,不被别人家认错。”
这段话辨识度颇高,当真罕见。我也算读过几本书,码过一些字,我觉得:这样的文字,我写不出来。窃以为,只有董桥《中年是下午茶》里的妙喻,庶几近之。
我与惠敏,迄今为止,只见过三面。说来也巧,都在酒桌上。有两次散席后同路,一次穿樊城,一次跨汉江。酒饮微醺,边走边聊,颇投契。惠敏祖籍北方,爽朗大方,快人快语。聊起我们共同的熟人、朋友,她谈言微中,又极有分寸。我佩服她的眼力和识见。得知惠敏就职过的工作岗位,加之她又酷爱旅行,遂恍悟: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,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。惠敏阅人多矣。
为写这篇评论,我用了整整两天时间,细读惠敏的《送你一瓣月光》。能否说到肯綮处,仍然没有把握。——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。我感觉,无论惠敏的书,还是人,皆明澈如朗月。月有阴晴圆缺,以月作比,不知惠敏以为然否?
纳兰容若词曰:“辛苦最怜天上月,一昔如环,昔昔都成玦。”惠敏珍重。